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关于古琴是否适合弹奏现代曲目的一些看法

来源:古琴 时间:2025/7/16

小编所学有限,在琴学上面也未入门,所以在讲这个话题时亦是惶恐。古琴所传千年,其“艺术形态”更是多种多样,并不是一门单一的音乐艺术。正是因为古琴的不单一,所以当下就出现了很多以“风格”或“艺术审美”或“生活取向”等等的“琴风琴派”。当然小编并不认为这些是什么大错,因为古琴的包容性实在是太大了,加上又有很多“琴人”以“玩”的心态超脱于世,凡间多数器具在他们眼里无非就是一种磨心抒情的俗物,如若在某一学术或专业上过于强调,多少会着了相,非修行人的本心。所以小编在写这些文字时也只是将自已的认知整理出来,还希望真正的有学之士帮忙指点改正。

现在古琴的曲子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曲目,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古曲,这些曲子流传了几百年或上千年。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幽兰》、《平沙落雁》、《古风操》等等,这些曲子的作者大多已无从考证,只能通过琴谱上的注明相传是某某人所作,但其实有很多琴曲其实是属于托古之作,比如有传《幽兰》一曲为孔子所作,但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孔子时期古琴的形制还并没有定下来,加上古琴的音乐体系也并不成熟,所以孔子作《幽兰》的说法是有诸多不合理的,但《幽兰》一曲的确是唐早期或唐以前的曲子。

那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多数弹琴的人会弹奏或自编或移植一些现代曲目,比如《春风》《兰陵王》、《左手指月》等。这些现代曲的流传速度很快,加上现在网格的便捷,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因为传播速度快,很多人一听到有人身着一身汉服,用古琴弹奏着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就觉得是对古琴的一种不敬,是对传统的不敬,是对雅乐的不敬。确实,很多人对古琴是有一定执着的,因为在西文化的冲击下,还能一直坚持传统教学,视古谱(减字谱)、以传统律学作为标准的艺术种类已经很少了,所以大家对古琴的要求就显得特别高,容不得一些不符合古法的形态出现。

其实古曲曾经也是当代的新曲。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以及主流的审美倾向,大唐的圆润,宋时的极简等。小编个人认为用古琴弹奏现代流行曲目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现在代曲目弹奏时相对古曲来讲没有那么枯燥,从听众的角度来讲现代流行曲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古曲离我们现所处的年代实在太过遥远,加上古曲对听众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修为,又要耐得住性子,不然很多听众既听不懂,又觉得不好听。

而且现在曲目在技法上也是有很高的难度,如果就单一从琴技上面而言,现代曲目是很锻炼琴技的。加上现代曲目的特殊性,音准不准,节奏对不对这些基本上是骗不了人的。而古曲不同,你弹错了可能也少有人听得出来,但流行曲目弹错了就是弹错了,大多数人都听得出来。所以弹弹现代曲也算是对自已的一种要求,容不得自已胡来。

讲到这里就需要特别讲一点,我们说,这句话我想也应该适合用在古琴创作现代曲当中的一种“规范”,小编之所以用规范二字实在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创作琴曲时确实是过于“惊人”

比如说前两年湛然先生的《湛然操》,还有一首叫什么《啪啪啪》的琴曲。可能是这些曲子的审美过于超前,小编确实是欣赏不了,但我一直认为不管是视觉审美,还是音乐审美,不论他们的艺术形态是什么,但基本的审美原则应该还是要有的,不然只能会误导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