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谢建东把一切交给时间东南网

来源:古琴 时间:2022/8/13

东南网1月6日讯(本网记者林永清卢丽娟)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漳州市长泰县天柱山脚下的后坊村,拜访龙人古琴文化村的“村长”谢建东。不久前,第二届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年会在此举行。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古琴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建东与全国儒家乐教研究专家、高校音乐教育者、一线艺术教师及知名琴人共聚一堂,探讨古琴与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斫琴,一斧一凿,髹饰张弦,是生命的过程,是心灵寄托的过程。”回到斫琴室,56岁的谢建东卸下所有的背负,回归最享受的状态——一袭棉麻装束,栖身古琴面板之中——往事也像一斧一凿,铭刻于心。

历经百序,十年斫一琴

鱼腹状的槽腹结构,是形成古琴悠长声韵的物理条件。谢建东需要根据每块木头的纹理结构、木质通透程度等要素,设计相应的槽腹结构。王文强摄

对谢建东来说,学习斫琴像是一种约定。20多年前开始学弹琴时,他常苦于找不到一床合意的琴。巧的是,他有一手熟稔的木工手艺。何不自己动手?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谢建东制作的琴却意外得到行家的肯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换掉手机号码,只与家人和少数朋友联系,一心沉浸在古琴的世界里。他不仅到各地拜访请教名家,还把老一辈斫琴师请到家中交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了学艺,谢建东就像一名“琴痴”,翻阅大量典籍,不知研究了多少床古琴……

当他回归众人视野,已是十年之后。凭借着执着和天赋,谢建东掌握了古法斫琴工艺,并终成一家。年米兰世博会,他的龙人古琴被作为中国馆国礼赠予外宾。

最能展现斫琴师技艺的,是挖槽腹。槽腹的深浅,中空的大小,底面厚薄的比例……所有微妙的细节,全凭斫琴师一双手把握。王文强摄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选材、定型、槽腹、灰胎、打磨、定徽、面漆、上弦……千年古法斫琴工艺,前后有上百道工序,一床琴至少需要七年打造。谢建东说,龙人古琴的每一床琴,都要经过他之手。

最能展现斫琴师技艺的,便是挖槽腹。鱼腹状的槽腹结构,是形成古琴悠长声韵的物理条件。至于如何挖,千年斫琴史却没有一个定论。谢建东需要根据每块木头的纹理结构、木质通透程度等要素,设计相应的槽腹结构。槽腹的深浅,中空的大小,底面厚薄的比例……所有微妙的细节,全凭他一双手把握。琴声空灵和空洞的距离,可能只有一毫米,每次下刀,都考验着谢建东的经验、手感与心性。

好的古琴能保存上千年,髹漆也是关键。龙人古琴的髹漆沿袭传统生漆制作工艺,在木胎完成后,将琴体涂上由生漆与鹿角霜调和而成的灰胎,进行由粗到细、反复多道的髹涂。王文强摄

好的古琴能保存上千年,髹漆也是关键。龙人古琴的髹漆沿袭传统生漆制作工艺,在木胎完成后,将琴体涂上由生漆与鹿角霜调和而成的灰胎,进行由粗到细、反复多道的髹涂。整个工艺需要耗费近两年。在时间的战场上,裹布的漆髹工艺就是琴的重装铠甲。经此一役,古琴泛着高古而华丽的光芒,抚慰着操琴者的内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守正创新,造龙人冰弦

龙人古琴琴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弥补了丝弦、钢弦的不足,不仅经久耐用,且契合古琴音乐的审美。王文强摄

“八音之中,唯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谢建东介绍说,旧时古琴的琴弦为“丝弦”,其声音古朴,但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跑音,且不耐用。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斫琴师开始用钢弦代替丝弦,虽然更耐用,但其余韵腻长且带有金属声,这就失去了古琴应有的古朴韵味。

创办龙人古琴时,谢建东就想配上属于自己的琴弦。他专门设立了琴弦实验室,组织众多学者、琴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历经数年调试,“龙人冰弦”终于问世。

据介绍,这套新琴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弥补了丝弦、钢弦的不足,不仅经久耐用,且契合古琴音乐的审美。这一创新,被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赞誉为“划时代的贡献”。

通过文献研究和大量古琴样本的分析,谢建东总结出,琴材的品质、稳定性才是一床古琴是否合格的关键。他将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技术灵活应用到古琴制作中。王文强摄

千百年来,琴体变形、开裂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斫琴师。通过文献研究和大量古琴样本的分析,谢建东总结出,琴材的品质、稳定性才是一床古琴是否合格的关键。他将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技术灵活应用到古琴制作中。据了解,这项技术通常花费四年改良琴材的品质,让时间帮助降低木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提高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这就是为什么龙人古琴的制作长达七年的原因。

生产实践证明,经过处理后的“老木”,温和而稳定,很好地适应了不同温湿气候,从而解决了古琴界又一大难题。

传琴授艺,为古琴安家

斫琴多年,谢建东以多种方式探索古琴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他和一批高校互设教育基地,让古琴走进课堂。谢建东与徒弟黄志禄检查古琴髹漆情况。王文强摄

斫琴多年,谢建东一直致力于传播古琴文化。年,他在长泰县天柱山脚下创建了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为古琴安了“家”。文化村集古琴制作、琴学研究、文化传承、艺术传播、教育及游学等于一体,成为弘扬古琴文化的重要基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传承、交流、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谢建东以多种方式探索古琴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他和一批高校互设教育基地,让古琴走进课堂。

今年8月,第10届龙人古琴文化季启动,谢建东联合省内外多所高校,邀请国内优秀学人、琴人参与,共同打造古琴精品课堂。与闽南师范大学合办的首届音乐学(古琴方向)成人本科班也在此期间开班授课。龙人古琴自编的“数字记谱法”,能让初学者快速入门,弹奏简单的旋律。近些年来,文化村已接待海内外访客数万人次。

“斫琴,一斧一凿,髹饰张弦,是生命的过程,是心灵寄托的过程。”谢建东做的古琴。王文强摄

如今,龙人古琴文化村已先后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旅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非遗项目古琴传统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谢建东也获得“首届漳州工匠”“漳州市文化名家”等称号,担负起闽派古琴的保护与传承重任。

“在古琴人才培养、古琴文化传播方面,我已为龙人古琴今后10年列出了一份新计划。”望向年,谢建东的心愿是,让中国古琴的声韵更加悠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