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缦古琴魏老师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琴友带着琴走遍天下。让古琴文化走向世界,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向全世界。
琴人弹琴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古琴定弦。先听各弦音是否音准,音不准则曲不和,故定弦为弹琴第一要事。
古琴不像键盘乐器那样,一音一键一一对应,如或不准可请专业校师代劳调试。古琴定弦需要操琴者自己来定。
定弦对于受过系统音乐训练的琴人来,可能不是难事,但现代习琴者多为业余琴人,把古琴作为修身养性的器物。所以定弦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易事,尤其初习琴者。
古琴有多调,常用者有五,然无非是正、外两种。正调为其根本,十曲之中便有七八为正调,如《流水》、《梅花三弄》等。外调是在正调的基础上,用传统“还宫转调”的方法,或“紧角为宫”、或“慢宫为角”、或“顺生”、或“逆生”,一一递生而成,故定弦先定正调。
古琴的正调各音历代均有律名与其对应。或以一弦为黄钟、二弦为太簇、三弦为仲吕、四弦为林钟、五弦为南吕、六弦清黄钟、七弦为清太簇。因正调三弦为宫音,宫音正应仲吕,故此正调即称为仲吕均(宋人姜白石持此说);或以一弦为林钟,二弦为南吕、三弦为黄钟,四弦为太簇、五弦为姑洗、六弦清林钟、七弦为清南吕。因此三弦宫音正应黄钟,故此正调又被称为黄钟均(明人朱载堉持此说)。
但是,第一弦为黄钟也好,林钟也罢,此律究竟音有多高,历代说法各有不同,也无定法,且多有纷争。所以中国传统律学中的十二律只是一相对固定的音位而已,古代琴之音高我们无法考证。再加之古琴人又多以文人自娱为主,多为独奏,交通不便,又少有交流,所以当时大江南北古琴的定弦也无统一音高。其实只要做到所弦琴弦张力松紧适度,各弦音高“相对”音阶关系准确即可。
然而古琴发展至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庙堂祭祀的雅器,或者隐士修身的清物,它的音乐性已大大增强。再加之琴家间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所以各家各种琴弦的音高,孰优孰劣,就显而易见起来。因此古琴各弦的固定音高到了今天便有了一定法。
现代琴家正调习惯被定为F调(即1=F),一至七弦的音高借用西乐的音名分别为C、D、F、G、A、c、d(此法为西乐音名,与古琴实际音高略有差别,但可忽略不计),相对唱名为Sol、La、Do、Re、Mi、Sol、La()。此法定弦,各弦松紧适度,恰到好处,一弦不至于太松,七弦也不至于太紧。
除了正调,古琴还有“外调”,即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式。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古琴的外调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鑫缦斫琴技艺刻苦钻研,对待每一把琴仔细把关,确保每一把琴的工艺和音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