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学琴,一般人仅仅会想到是学习琴的弹奏。其实学琴绝不仅仅是学习弹奏,更是学习琴的学问,这可不仅仅是随便拨拨弦就能体会的。所以,要想学好琴就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全面地学。并通过习琴,培养自己对琴文化的理解,洒脱的心境,并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完善个人修养,最终认知宇宙人生的真谛。
但初学琴者刚开始学古琴时还是要先实际地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包括:会识谱、会弹奏、达到一定水平后要会打谱,并且要对琴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一个琴人,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位的修炼,最终修得琴道。
一、识谱
第一步要会识谱,体会琴曲的节奏,以助于清楚地表达琴曲中的含义。掌握节奏对于曲意的表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弹奏时的呼吸,对琴曲的弹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良好地运用呼吸,往往会影响琴曲的节奏控制,妨碍整曲的弹奏。所以学习琴曲时,琴人要对每一首琴曲的含义、背景加以了解。弹奏时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曲意的表达。
二、指法
古琴的弹奏指法与别的乐器不同,它不是基本固定的,而是每首曲子都有一些特定的指法设计。更有趣的是,传统的古琴指法常常配有形象化的名称,比如“泛音”中的左手指法“蜻蜓点水势”与“粉蝶浮花势”,右手指法的托、擘、抹、挑、勾、剔、打、摘,分别对应“风惊鹤舞势”(或虚庭鹤舞势)、“鸣鹤在阴势”、“孤鹜顾群势”、“商羊皷舞势”,“轮指”称为“蟹行郭索势”,“如一”称为“鸾凤和鸣势”。其他的例子还有,饥乌啄雪势(双弹)、游鱼摆尾势(拨刺)、飞龙拿云势(撮)、神龟出水势(打圆)、鹭浴盘涡势(滚)、寒蝉吟秋势(吟)、落花随水势(游吟)、鸣蜩过枝势(引与注)、猿升木势(猱)、鸣鸠唤雨势(唤)。从这些名称及其意像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自然气息,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美景及传统诗词、书画中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借助形象思维,领会和把握相关指法的要点。
三、打谱
“打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琴人常用的一个词语,“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现存的古谱绝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恢复其音乐”。
但要想学会打谱首先应当对古琴减字谱的性质特点要有透彻的了解。
四、琴文化
古琴,是我国传承最为久远的一种乐器,也被称之为一种文化。古琴始终占据着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最高点,所以自古以来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和“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
从另一个层面看,传统文化与古琴相辅相成。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学不好古琴的。同时,学习古琴的过程中琴人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琴文化的熏陶,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果您需要得到更多购琴、学琴经验的分享,了解更多琴学知识等任何古琴的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我整理了一份古琴知识全套资料包,回复领取,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