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古琴的音乐形象

来源:古琴 时间:2024/8/24
北京中科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4.html

黑格尔说:“艺术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礼记·乐记》云:“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列子·汤问》记载有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在听琴时心中浮现的“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形象,就是感觉到了伯牙所弹琴曲要表现的生动的音乐形象。

传统古琴曲目题材多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音乐形象。

其中,既有表现高山流水等壮阔的自然景观的曲目,也有很多赞颂圣贤、表达英勇侠义、感叹民生、思念友人、爱情、闺怨等现实情怀的曲目,还有些琴曲表现的是清静无为、脱离尘俗的隐逸情结。

而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引发弹琴者与听琴者不同的感受。

唐代著名职业琴家薛易简在《琴诀》中作过简明而全面的描述: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其善者,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蔡邕是东汉末琴坛大家,在他的《琴操》一书中所载的四十七首琴曲中,有歌诗之《伐檀》为民生苦痛、世事不平而“仰天长叹”;有十二操之《雉朝飞》写孤独的暮年之悲哀;有《霹雳引》的“援琴而歌,声韵激发,象霹雳之声”;有河间杂歌之《文王受命》称颂文王的崇高功德;有《聂政刺韩王曲》对聂政英勇坚毅之气的歌颂等。

这些都是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琴曲,表现了浓厚而强劲的社会精神和情绪。皆是其时琴乐的实例。

嵇康是又一位历史上著名琴人,他在《琴赋》中对古琴音乐形象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所也”,“新声嘹亮,何其伟也”,“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足甚足卓碟硌,美声将兴”,“闼尔奋逸,风骇云乱”,“英声发越,采采粲粲”,“洋洋习习,声烈遐布”,“时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踌躇”,“环艳奇伟,殚不可识”,“远不听之,若凤和鸣戏动云中: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春风”,“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变用杂而并起,立束众听而骇神”,“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

古人还留有大量诗篇描绘古琴曲给听者带来的音乐形象。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白居易听弹《湘妃怨》:“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从这些古代传统文人听琴的实际感受来看,琴乐给人内心带来的音乐形象有典雅的、优美的、鲜明的、热情的、壮伟的、愁怨的……

可见,古琴的音乐形象十分丰富,音乐表现力极强。弹琴者往往借助指法、技巧等形成音乐,并通过音乐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听琴者则要静心凝听、细思品味。如此,二者方可畅游于琴乐之境。

(参考《古琴艺术知识问》及网络,侵删)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