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八纲是中医学辩证的基本纲要和方法之一,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的总称。阴阳,辨别疾病的类别,是八纲的总纲;表里,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寒热,辨别疾病性质;虚实,辨别人体的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反对六朝以来华丽的诗风,提出了一些文学革命的主张,扩充了诗歌的体裁,并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三才:“三才”亦作“三材”,指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三才”见于《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三曹:“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被后人合称为“三曹”。其中,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其作品慷慨雄浑。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把文人无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有《洛神赋》《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等。
三纲八目:“三纲八目”是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修养的纲目序列,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境界与目标,是大纲;“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道德修养的具体课程,是细目。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般认为,“三皇”指伏羲、神农、皇帝,“五帝”指皇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礼:“三礼”指战国至汉初儒家关于礼制三部分伦理、道德、社会政治著作,即《仪礼》《周礼》和《礼记》。《仪礼》亦称《礼经》,简称《礼》,共17篇,主要记载周代贵族的各种礼节、仪式和行为规范。《周礼》全书共6篇,记载了周代典章制度,同时寓以儒家政治思想。《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记论著的选集。此外,“三礼”也指祭天、祭地、祭宗庙。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苏洵被称为老苏,苏轼被称为大苏,苏辙被称为小苏。他们都擅长散文,苏洵以议论擅长,苏辙以记述取胜,苏轼在诗、词、文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史才三长:优秀史家应该具备的三方面长处,即史才、史家、史识。“史才”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史料;“史识”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判断能力。
四大菩萨:指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和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四大菩萨分别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智、行、悲。其中,象征愿力的是地藏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音菩萨。
四灵:指龙、凤、龟、麟这四种神圣的动物。他们认为是祥瑞的象征,广受古人的崇拜。
四象:出自《周易·系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是以太极为原初的宇宙衍化过程中的一个发展环节,指天空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星象,分别对应为东方苍龙、青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北方玄武、黑色。“四象”也可指春夏秋冬四时。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的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反对六朝骈体,提倡散文,积极倡导并参与了唐代古文运动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主张文以载道,明道适用,形式为内容服务,扭转了骈文长期统治文坛的局面,确立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新典范。
五礼:《礼记》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为“五礼”。吉礼,是有关于祭祀的典礼,也是五礼中最重要的仪礼。凶礼,主要指丧葬仪礼。军礼,指与战事有关的仪礼。宾礼,指诸侯朝见天子,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仪礼。嘉礼,指婚礼、冠礼等仪礼。
五伦八德:“五伦”出自《孟子》,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封建社会的五种伦理原则。“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礼义廉耻被管仲称为“国之四维”,宋代在管仲基础上又提出了孝悌和忠信。
五岳四渎:为名山大川名。“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越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现已消失)。相学借五岳四渎指代面部器官或部位,“五岳”分别指左颧骨、右颧骨、额头、下巴、鼻子,“四渎”指眼、耳、鼻、口。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指《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