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小启:
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位列古时秀才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
自古以来,古琴便是我国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用以修身养性、增才益智,从而走上人生巅峰的首选途径!
古往今来,我国多少文人墨客吟诗填词,对古琴吟咏赞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作,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虽然是闲情偶寄,却是一首流传广远的名作。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幽篁(huáng),即幽深的竹林,由此而得名。
相比古筝、琵琶、小提琴等乐器弹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之大,古琴是唯一能让人整个身心都能“静”下来的雅器。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
长啸,撮口而呼,本诗中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句寓意诗人虽然追求淡泊,但内心深处仍然有郁郁不得志的波澜。
除了《竹里馆》,王维与古琴有关的诗歌还有《酬张少府》:
《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张少府,即张九龄(年—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张九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酬张少府》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年),是王维写给张九龄的作品。
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九龄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王维早年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张九龄为相时,他曾是张九龄的政治主张的拥护者,并受到张九龄的提拔和器重。
后来,张九龄为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排挤罢相,代表着玄宗开明政治的终结。
张九龄被远贬,王维十分沮丧,曾寄诗张九龄,表示对朝政失望,从此将归隐山林。
此后王维虽然依旧在朝作官,官职还有所升迁,但他的内心却充满矛盾而痛苦。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并更加笃信佛教,以此求得精神的慰藉和解脱。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的王维无欲无求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他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
白居易: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琴》(唐)白居易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这是白居易写的一首小诗,描绘的是一位女子弹奏古琴时的情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
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白居易还有《秦中吟》10首,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对音乐和乐器自然是相当娴熟。白居易所写与乐器有关的作品最有名当然是千古绝唱《琵琶行》,但琵琶却不是他创作诗歌最广泛的主题。
据《中国古代文学》记载,白居易一生共写首诗。而这些存世之作里,据不完全统计,白居易与古琴有关的诗歌最少有近20首,由此可见白居易还真是“琴”有独钟。
在白居易笔下,欣赏优美的琴声,当然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享受。比如他的《履道春居》:“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又比如他的《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在白居易笔下,琴声有时是一种思念。比如《听弹湘妃怨》:“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又比如他的《弹秋思》: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在白居易笔下,琴是知音的象征,亦如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比如他的《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又比如他的《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还比如他的《对琴酒》:“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琴匣拂开后,酒瓶添满时。角尊白螺盏,玉轸黄金徽。未及弹与酌,相对已依依。泠泠秋泉韵,贮在龙凤池。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应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在白居易笔下,有时琴意味着孤独。不信,先来听听他的《夜琴》:“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比如《池窗》:“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又比如他的《夜凉》:“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还比如他的《东院》:“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总之,通过香山居士与琴有关的古诗,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琴如人生,悠扬婉转;人生如琴,岁月静好。
常建: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常建(年—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根据墓碑记载,祖籍邢州,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
开元十五年(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常建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年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现存诗57首,数量虽不多,但文学艺术价值不低。尤其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常建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多首还是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同题之作。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常建有不少与乐器有关的作品,如古琴、古筝,尤其以古琴诗为多。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唐)常建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这是写常建听琴师弹琴的感受,一方面对琴师高超技艺表示赞赏,同时又表达了自己为琴声折服,大有相听恨晚之情。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唐)常建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瑞。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前溪通新月,聊取玉琴弹。
这是常建写的诗歌版《桃花源记》,通过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安宁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送李十一尉临溪(唐)常建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这是一首借琴声送别的诗。
张山人弹琴(唐)常建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管。
这是一首古琴的“听后感”,感受自然不浅,思维如天马行空,比喻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充满对琴师高超技艺的赞佩。
除了古琴,常建写过的乐器还有古筝:
高楼夜弹筝(唐)常建高楼百徐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山高猿秋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诗中“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与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进士试《省试湘灵鼓瑟》中“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琴诗》(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大文豪苏轼也创作过许多与琴有关的古诗词,这首《琴诗》是一首哲理诗,富有禅意。
作为一位卓越的文坛多面手,苏轼写过“琴诗”,当然也写过“琴词”,“琴文”也有所涉猎。
《行香子·述怀》宋·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是一位思想复杂、个性鲜明的文学家。作为北宋词坛豪放派掌门,他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气势恢宏的豪迈之作,同时也不乏“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婉约悲戚之作。
《行香子》这首词,在表现苏轼思想消极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否则有可能抑郁成疾。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乐观豁达诚然是他的精神常态,但个别时候消极悲观也在所难免。
辛弃疾: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宋)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辛弃疾作为北宋词坛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掌门,辛弃疾现存词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辛弃疾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辛弃疾的《送剑与傅岩叟》,实写宝剑,虚写古琴,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情绪。
诗中意境,与辛弃疾名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相似之处,特别是诗中“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颇有殊途同归之感。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的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哪怕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也丝毫未见消极悲观的情绪,所作诗词富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另外,鲜为人知的是,辛弃疾的政论文、书法也非常出色。如果说人生如琴,那么辛弃疾的人生,堪称是弹奏出了古琴的最高音。
果爸思诗:
有道是:“剑胆琴心。”文人之琴,如同武士之剑,是标配,更是绝配。
古人爱古琴,会弹琴者自能彰显才华情趣,会听琴者亦有气质内涵。
随着弹奏次数的增多,古琴的音色会越来越好,就像玉器一样,越用越珍贵!
悠悠岁月,悠悠琴声。从古诗词里传来的琴声,余音绕梁,耐人寻味,声声曲曲,流传千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