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三千年历史别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古琴,别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据考证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关于古琴的制者,古籍中记载有伏羲作琴,亦有传说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虽无一论,但所列以上诸君却皆是中华民族上古之大德圣贤,他们的名字已经深深的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传延发展之中,是图腾一般的存在。故而,古琴究竟出自此中谁手,此问题便留给严谨的学术考证层面吧。从文化的视角看,古琴谓之国粹,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典范。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成型完善的阶段。相传最初舜定琴弦为五根,后周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始成七弦之型且传承至今。古琴历经千年演绎,现存于世的琴曲多达首以上,琴谱多部。在海外诸如东亚、东南亚等地流传甚广,于欧洲、美洲等地也皆有琴社从事文化交流。古琴不但是我们华夏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年,古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古琴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作为“琴、棋、书、画”四大雅事之首,古琴素来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性、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人文精神成为君子隐士修身养性的必经之途。谈及古琴,千百年来描写它的诗词浩若烟海,不胜枚举。有关它的诸多典故更是流传千载,至今依旧令人耳熟能详。无论是春秋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还是魏晋嵇康刑场之上弹奏《广陵散》慷慨而终;抑或大唐诗佛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之清傲和刘禹锡《陋世铭》的“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释怀;而在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中莺莺听琴,张生弹之《凤求凰》,并深情吟唱:“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风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更是成为了传世之经典爱情桥段为后人所传唱。所凡此种种,无不蕴含着深沉厚重的文化情怀,古人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皆无不彰显出古琴在中华文化中地位之崇高,亦不愧千百年来为文儒之士奉若至宝。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古琴既有过百家争鸣,也有过包容并蓄。在被历代名家琴者或师承,或变革,不断演绎,日臻精进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的诸多流派。相传最早的古琴流派形成于北宋这个文化艺术皆集大成、繁华鼎盛的朝代,而这被后人喻为古琴开天辟地第一门户的流派即是皇室组织的京师派。至明末清初,古琴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名家辈出,流派林立。相继出现了“虞山派”、“浦城派”、“川派”、“燕山派”、“梅庵派”、“岭南派”、“广陵派”、“诸城派”、“九嶷派”等著名琴派,且延至当今。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变得匆忙,甚而凌乱。当工作之余得以片刻空闲,若煮上一壶老茶,焚上一柱清香,放空思绪,心随意动,于指间弹拨出一曲缥缈于千年之间的古曲雅音,何尝不是人生畅恒无极的一种享受。近期,荣宝斋文化发展公司将联合梅庵琴派南通市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燕京琴社的周通生老师举办古琴研习班,欢迎各位文人雅士,共享古琴幽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