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同光闽派古琴在当代的发展研究

来源:古琴 时间:2022/5/9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8/5441081.html

同光闽派古琴在当代的发展研究

福州市古琴研究会田阿莲

摘要:古琴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成长实在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变革后,便会为其注入新的思想与内涵。同光闽派古琴来源于清末时期“同光派诗人”的代表们在传播宋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光闽派古琴。在近两百年的探索里,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文化,以朱子的“动静观”为心法核心,以实践与感悟去探索“琴道”的奥妙。当代同光闽派古琴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它的传承人们,依旧不屑努力的探索着它的复兴与发展道路。

关键词:同光派古琴、同光闽派古琴、同光琴派、福州闽派古琴,何振岱

一、引言

同光派古琴,也称“福州闽派古琴”“同光琴派”或“同光闽派古琴”,该琴派宗宋遗风,善发理趣,倡导道禅琴启发人心,在近两百年的探索里,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文化,以朱子的“动静观”为心法核心,以实践与感悟去探索“琴道”的奥妙。这一琴派由创始人许赓皞、谢章铤于清代道光十八年在福州创立梅崖词社起,后由传人何振岱、福州“八才女”等将其发扬光大;福州鳌峰书院最后一任山长陈宝琛之古琴传其侄女陈懋恒,陈懋恒古琴传其儿子赵之云、赵之华、弟子周鹤林;福州三坊七巷郭家大院郭柏心在清同治三年()著有《琴学尊闻》,古琴传其侄子郭式昌,郭式昌传其儿子郭曾量,郭曾量传弟子吴飘隐。因以上琴脉关系皆以福州为主,所以也称“福州琴派”。又因主脉络人物何振岱、陈宝琛为“同光诗派”巨擘及代表,而二人古琴皆有传承后人,所以,同光派古琴也称“福州闽派古琴”“同光琴派”或“同光闽派古琴”。

同光闽派古琴源自于清末时期的“同光闽派”诗人陈宝琛、何振岱等诗人,也是琴人们在诗词当中宣扬宋学之风,同时也令同光闽派古琴也包含了文人气息。自先秦时期,古琴便已被赋予“礼器”之称,自老庄思想活跃后,有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道器”,在千年思想文化变革中,逐渐被赋予新的寄寓,而同光闽派古琴则是深受宋学思想影响,融合了佛道儒三家之长,追求动静结合,阴阳相易,以亲身体验参悟“琴道”真理。

同光闽派古琴发展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谢章铤、陈宝琛、何振岱、福州八才女的诗文传承至今。但有关同光闽派古琴传承的信息,只能在传承人口中、报纸上了解到其大概情况。同光闽派古琴,自清末兴起,在近代的战火中逐渐影响力逐渐下降,当代的传承人们的重视虽然为同光闽派古琴迎来了新的契机,但依其发展现状来看,同光闽派古琴的发展与传承,依旧是一代代传承人们肩上的重任。同光闽派古琴必须先适应新时代对音乐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优化,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古代琴乐中的道禅思想

古琴在中国历史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自宗法制、礼乐制度以来,古琴就不仅只代表了一种乐器,更是成为了礼器。《乐记》集中体现了将古琴与儒家的音乐道德观与人心中的“非中和”相归规范。而在这种儒家音乐道德观的规范之下,并不能将人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使得人们在“礼”的束缚中达不到随心所欲的效果。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方思想相互争流,在老、庄的道家思想中,乐理就是对天然本真的诉求,追求“天人”、“真人”,与道合一,逍遥自在,不受世俗礼节的过分束缚。这也是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第一次把“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这样一来,古琴就不仅是乐器、礼器,也是道器。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器”,古琴乐理在儒道思想的渲染之下,由文至礼,由礼至音,由心到形,由形到物,形成了内外呼应,相辅相成,追求“合一”的趋势。这也使得“琴”与“道”产生了密切的结合,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乐理受董仲舒汉儒思想的影响,出现了“琴禁”这一观念。所谓琴禁,就是指重视琴“德”,强调音乐的道德教化的作用,也正是因此,古琴得以成为圣贤修身养性的道器。琴禁观念注重弹奏者与琴曲,琴曲与听奏者之间的移情感染作用,注重彼此之间形成共鸣关系,这不仅需要弹奏者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听众也需要有相当的文化底蕴。琴禁观念使得艺人们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同时也让古琴与其他乐器之间形成区别,在古琴之中,逐渐升华出“琴道”观念。这种观念思想始终是受到儒道思想的束缚,琴人在弹奏琴曲的过程中,除了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其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也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社会功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僧人与士人的交流,促进了佛教思想与古琴乐理的融合,当世也出现了不少琴僧。琴僧与士人的频繁交流她们的艺术文化活动逐渐受到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