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素有雅乐之称,要想将古琴的雅感弹奏出来,技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古琴中的单弦与双弦的单双声练习、空弦弹奏指法、泛音弹奏指法练习进行训练。
在训练当中,如遇到困难之处可分手练习,也可分小节练习,切勿急躁,一定要注意速度不可过快。
小型乐曲弹奏中的情感表现
小型琴曲是由三段组成的琴曲构成,在琴曲中大多数都是由小分段组成,如《良宵引》《清夜吟》《韦编三绝》等,其结构初具琴曲的一些基本要素。
另有不分段的小型琴曲,如《春晓吟》《四大景》等,从结构上来说各具特色。
一、《良宵引》
这是一首很多琴曲家都喜欢演奏曲子,这首琴曲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年,属于一首心情欢快的曲子,成书于《松弦馆琴谱》。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研究所丛刊《古琴曲汇编》第一集由夏一峰老师演奏的《良宵引》音乐机构清晰、流畅,具有琴曲的很多特征。
第一段开始的12个散漫音的作用是确定此曲为F宫宫商调式。
这是琴曲的开始部分,被称之为“开指”。F宫调式中的c、d、f、g、a五个音全部出现,并在主音上结束,开指即完成。确定此曲为F宫调式外,这几个音与后面的音乐没有其他联系。小型琴曲的开指多半如此。
开指之后是入调。乐曲以新的速度,新的音调显露其特点。这里呈示的第一素材是徐缓的,歌唱性的,起伏婉转,由主音F走向A角,节拍稳定。
全曲音乐的展开由此发轫。四个下指示的音像是种子,将在后面的曲调中变化应用:将此曲调不加改变地重复一次,以巩固其作为主要音乐素材的性质。
两次都结束在不稳定的A角。第二素材由不稳定的A角,走向此曲稳定的主音F。
此后一再强调主音F。全段由较高的主音开始,稳定地结束在较低的主音上,是收拢性的结构。
这一段共包含三个句子。第二段由第一段中两个素材自由变化而成。第一素材的变体在低音区出现。失去原由节拍稳定的歌唱性,被自由地延长。
四个下指示此曲调和第一素材的联系。后部是减化的第二素材及曲调的自由延伸,结束在稳定的主音。第二素材在第二段中发展成全曲气息最宽广,情绪最集中的曲调。
下的曲调都是例3下曲调的变体。节拍稳定3原来一个句子发展成两句。
此段结束在主音F后,从第二段后部反复一次。此曲三段曲调都很短,给人印象不深。把全曲情绪集中的部分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次,以加深给人的印象,这样,乐曲显得更完满。经过重复,乐曲的主要部分已经结束。第三段尾部泛音演奏一个后奏句。
其中只排列F宫调式上下行的音阶。音乐上与乐曲的主要乐思无直接联系,仅加深了调性感觉。
三段之后另有清亮的泛音尾声。
尾声曲调仅是后奏后半的重复,与乐曲的主要乐思没有直接联系。
这支短小的琴曲浓缩了构成一般琴曲的几个主要阶段:开指、定调、人调(乐曲的主体部分)、后奏、泛音尾声。全曲主体由一个呈示段与两个变奏段构成。
琴人原无纸面上的乐谱,演奏的乐曲呈现出如此缜密的结构,说明他有“心谱”。
管平湖演奏的《良宵引》和夏一峰的版本的结构相同,第二、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奏,只是第三段结束后不反复演奏。
两个版本在节奏上有较大差异。詹澄秋演奏的《良宵引》只有两段,属最小的分段琴曲。乐曲首尾与夏谱有较多联系,中间部分两谱差异较大。也是一首表现愉快心情的小曲,其中保留着《良宵引》的“基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