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632万元唐宋古琴鸣玉流传史差点进故

来源:古琴 时间:2025/7/22
郑华国 http://www.ykhongye.com/

唐-宋仲尼式古琴“鸣玉”,近日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5万元成交。多万的价格,是这场拍卖会中所有古琴之最,也在今年的古琴拍卖中位列前茅。

这张传世老琴有何身世?简报君整理出一份简明的“鸣玉”流传脉络。原来,“鸣玉”曾经由皇亲、官员和大藏家相继收藏,新中国成立后本欲藏入故宫,却又突然销声匿迹30年。

这得从晚清琴家、皇亲叶诗梦说起。

叶诗梦:百琴落难

叶诗梦曾经藏琴“百二十床”,然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叶诗梦宅邸遭破坏,珍藏几尽散失。几经辗转,其藏琴仅剩“九霄环佩”、“昆山玉”、“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最为著名。

▲“鸣玉”琴

根据叶诗梦后来对六琴的品评,“鸣玉”列为第四,其底板琴名之上,有叶诗梦手迹“第四”二字。此二字被漆面覆盖,直到年《中国古琴民间典藏》出版,刊出“鸣玉”红外线照片,终发现漆面之下的“第四”二字。

▲红外线照射下,“第四”二字显现。

联军退出北京后,叶诗梦收回宅邸,却已趋拮据,只能变卖收藏勉强维持生活。包括“鸣玉”在内,其所藏古琴也在数年间相继转让。

▲叶诗梦画像

刘鹗:《老残游记》作者收藏多张名琴

叶诗梦与晚清琴家张瑞山(张瑞珊)师出同门,张瑞山又是小说家、《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古琴老师之一。

▲刘鹗

叶诗梦家势衰微之后,常请张瑞山代为周转收藏往来。到年,刘鹗已得叶氏六琴中的三张,包括“鸣玉”、“九霄环佩”、“霹雳”。“鸣玉”便是经张瑞山之手买下。

不过年,刘鹗为官任上忽被革职查办,流放新疆,次年病故。被捕前,他曾奔波自救,还让其子前往苏州办事并取回“鸣玉”琴,或许是他在聚拢家中值钱之物,以期变卖或典押用来疏通关节。

张瑞山:琴家和琴肆经营者

张瑞山(张瑞珊)是琴家,也是北京琴肆“蕉叶山房”的经营者。

刘鹗遭遇变故后,众多收藏散出,乐器多是交由张瑞山操办。最晚到年,“鸣玉”已经又出现在张瑞山“蕉叶山房”之中,张瑞山成为它的新主人。

张瑞山之子张莲舫擅于修琴,与王世襄、查阜西、郑珉中等交往颇多。

▲左起:张瑞山、罗振玉、王国维、刘鹗

刘世珩:强买“鸣玉”琴

“鸣玉”如何归于清末大收藏家、洋务派官员刘世珩之手,张莲舫的说法更令人信服,即“鸣玉”是被刘世珩强买:

刘世珩藏有“小忽雷”(“忽雷”是盛行于唐代的拨弦乐器,本文所说大、小忽雷皆为唐朝宰相韩滉所制),他闻听张瑞山藏有“大忽雷”与“鸣玉”琴,便借来一观,到手后却扣留不还,封二千两官银强买。

▲刘世珩

刘世珩所藏唐琴,包括“九霄环佩”、“石上枯”、“鸣玉”、“鹤鸣秋月”四琴。如今“九霄环佩”、“石上枯”、“鹤鸣秋月”均入博物馆,“鸣玉”是唯一私藏者。

年,上海举办的近代古琴盛会“晨风庐琴会”上,刘世珩之子刘之泗携“鸣玉”等三琴参会。

▲“鸣玉”局部

刘晦之:银行家接手“鸣玉”

年,刘世珩在上海病逝,刘之泗移居苏州。年“七七事变”后,刘宅被大肆劫掠,随之家道中落,部分藏品进入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的小校经阁藏书楼,其中就包括“九霄环佩”、“鸣玉”、大小忽雷。

还有说法是,刘世衍去世后,刘之泗难以维持生计,只能陆续变卖字画古物。在抗战爆发前,他已将上述乐器,经刘晦之抵押给中国实业银行。

▲刘晦之小校经阁旧址

本欲入藏故宫却突然匿迹

上世纪五十年代,郑振铎等一批顶级学者经常到访刘晦之的小校经阁。这个时期,郑振铎为国家文物征集而奔走。査阜西撰文记载了诸位先生为“九霄环佩”、“鸣玉”入藏故宫博物院而庆贺的史实。

但如今,“鸣玉”与郑振铎当年提到的不少文物,并没有最终成为故宫藏品,也许是特殊历史时期里不为所知的变故所致。

郑树南、砚琴斋:30年后再见“鸣玉”

直到30年后的八十年代,香港收藏家、砚琴斋主人沈兴顺,在浙江辗转得到“鸣玉”。据沈兴顺回忆,“鸣玉”琴过去是由藏家郑树南收藏。

郑树南是浙江宁波人,出身医药世家,医院名中医。他是徐元白古琴弟子,也曾向吴景略学琴,在年的全国古琴普查中录有《渔樵问答》一曲。但郑树南在年受到冲击,由上海回到宁波,藏品损失颇多。

▲郑树南▲“鸣玉”局部

如今,“鸣玉”以.5万元成交,有了新的归宿。希望它能与当年个同堂“弟兄”中的“健在”者一样,一直健康。

参考资料:严晓星《“鸣玉”前缘信可征》,《玉振金声——京城海上诗梦斋之“鸣玉”》等。本文图片来源于嘉德和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