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独立特行的乐器古琴

来源:古琴 时间:2025/6/2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yunweituan.com/m/

中国和西方在乐器的制作上,有着不同的思路。一般来说,西方乐器注重音质保全,中方乐器注重演奏方便。

西方乐器为了保全音质,多有大而笨重的乐器,确保音域的广度和丰富度。中方乐器为了方便演奏,轻巧便于携带,强调乐音的穿透力和传播。

不管是保全音质,还是方便演奏,目的都在于引发音乐演奏和听众之间的共鸣,就是演奏者和听众能够互相理解,彼此合拍。

但是,有一种乐器,并不在乎演奏和听众之间的共鸣,弹者和听者之间的合拍。这种特立独行的乐器就是古琴。

古琴本身不算是严谨的乐器,没有严格的曲谱,也没有严格的指法。古琴是一种很散漫,或者很飘逸的乐器,有一些你想怎么弹,就可以怎么弹的意味在。当然,也要会弹,弹的好听才行。

人们弹奏古琴不是为了别人的欣赏,而是为了直抒心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弹奏者要表达什么,自己很清楚。至于聆听者听出了什么,只能靠聆听者自己的解读,是不是和弹奏者表达的意思一致,并不重要。

这种“我弹我的,你听你的”古琴弹奏,我弹是我的事,你听是你的事,弹和听是两件事,可以各行其道,互不相关。音乐演奏则不同,演奏和聆听都是为音乐欣赏的合拍,两者合并成一件事。

古琴这种不以听众欣赏为目的的乐器,算是乐器中的独立特行另类。古琴的这种特殊性,也不是凭空而来,来自于古琴本身的定位。

古琴自身有双重定位,一是演奏乐器,二是教学工具。社会更多的将古琴作为教学工具,或者学习用具,用来学习音律,修身养性。即通过古琴了解音乐知识,知音识律,通过弹琴能够抒发心意,水平如何并没有要求。

通过琴音进行交流,要求太高,效率太低。琴音晦涩难明,听者要明白演奏者的心意,谈何容易。往往人们只是姑妄弹之姑妄听之,并不指望能有多少默契。所以知音难觅,栏杆拍遍,琴弦断,无人听。交流这种事情,讲不清楚,莫说琴音,有时候即使呐喊也没人听。

古琴弹奏和聆听是两回事,演奏者随心演奏,听者也可以决定要不要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抚琴,听众主要是司马懿。诸葛亮弹者自弹,司马懿不大想听,于是就走了,也很自由。

古琴是独立特行的乐器,弹者很独立,听者也很独立,中国文化是推崇独立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