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辽博珍品百宝嵌漆器和古琴

来源:古琴 时间:2025/5/18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2/5972953.html

辽宁省博物馆在省一级博物馆中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自从搬到新馆,展馆面积扩大,很多宝贝都有机会展出了。这不,最近“珍品馆”开放了。

珍品馆中的东西种类繁多,这里介绍的是几件原料简单,但经过能工巧匠之手后身价倍增的东西——百宝嵌、漆器以及古琴。这几件宝贝的共同特点都是对木头、顶多是好木头上加工,成为传世佳品。

清红木百宝嵌三羊开泰盖盒

百宝嵌,一种工艺名称。系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翡翠、玛瑙、珊瑚、青金、象牙、松石等制成各种浮雕形象,镶嵌于木或漆器之上,其作大如屏风、书柜,小如笔筒、砚盒,色彩艳丽、构图精美。

这件红木百宝嵌盖盒内部分了两层,外观呈花瓣形,盒盖上用宝石镶嵌出的羊、假山和松树,乃至于明月都保持完好。

清乾隆描金长春菊盘

元末明初剔犀云纹梅花式盖盒

明永乐剔红荷塘双鸳纹盘

漆器,是以木或其他材料制成胎骨,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中国的漆器制作和使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战国至西汉达到空前繁荣。元明清是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兴盛时期。其中,元代的雕漆工艺成就辉煌,涌现了一批技艺卓越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技法全面发展,种类繁多;清代某些漆器品种在造型和技法上可谓登峰造极。

古人很早就发现“漆”这种东西,把它涂在木或竹表面,不仅防腐而且好看。青铜器退出历史舞台的前后,漆器作为实用器使用了很长时间,曾侯乙墓和辛追墓都出土大量精美漆器。到了元明清时代,漆器的使用性减弱,观赏性增强,尤其是复杂的髹漆工艺,把漆器做得美轮美奂。

明晚期潞王“中和”琴(下),清早期仿潞王“中和”琴(上)

潞王“中和琴”为明神宗之侄朱常淓所制。朱常淓(-),字中和,号敬一、敬一道人、敬一主人,时杭州人称之为潞佛子,明神宗朱翊钧之侄,潞简王朱翊镠之子,万历四十六年袭潞王爵位。除了工书善画外,朱常淓尤喜音律,著有琴书《古音正宗》,曾监斫古琴数百张,形制一致,逐一编号,皆以“中和”名之。

古琴,就是真雅的代名词,古代名人雅士不收藏一把古琴,或者不会弹琴,大概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人。

推荐相关阅读:

辽博珍品:精美,珐琅器

富察傅恒是真得乾隆宠爱啊

发现紫禁城宫墙之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