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湖北荆州丨楚琴之音穿越千年,让他深深着迷

来源:古琴 时间:2024/12/4

楚地斫琴技艺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

是楚文化的重要符号

古韵悠扬、余音绕梁

万翔就是一位斫琴师

万翔,年5月生于荆州市江陵县,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楚地斫琴技艺)。

万翔与古琴结缘的故事还要从31年前说起。当时,万翔就职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一次到北京出差时,偶然听到了古琴的声音。

楚地斫琴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翔:

在我穿过那个胡同的时候,听到一种隐隐约约的声音,树下面有个老头,弹琴的。这音乐太美了,触及了我的灵魂,那个时候一瞬间就喜欢上了它。

万翔偶遇的抚琴老人,正是“斫琴圣手”田双琨,也是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的得意弟子。从那时起,万翔只要到北京,就一定会去拜访田老。

年年底,万翔成为中信公司最年轻的分公司总经理,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他,却更加明确了对古琴的喜爱。

楚地斫琴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翔:

工作太忙了,不是我要的那种状态,是古琴让我下定了决心,我觉得我骨子里更喜欢传统文化。

年,万翔离开总经理岗位,拜田双琨为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古琴和斫琴技艺学习中。

这个决定,让万翔身边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的,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

万翔来自木匠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学做木工,为他成为斫琴师奠定了基础。而更加巧合的是,万翔父亲在沙市做木工的时候,曾遇见过沙市很有名的一个古琴大家——向笙阶。

楚地斫琴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翔:

这段故事我的父亲从来没对我说过,我斫琴了以后,和父亲聊天时才说起来,冥冥之中好像命中注定的一样。

为了深入研究斫琴技艺,年,万翔开始了“寻琴之旅”。

当时,弹琴、斫琴的人很少,万翔为了寻找相关资料,走遍了荆州、洛阳、西安、南京等各地博物馆,均无收获。

楚地斫琴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翔:

最后在地方志里面找到了,像宁波的天一阁、湖南的岳麓书院都有。寻找的过程既辛苦也快乐,特别是得到一种宝贝文献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那是觉都睡不着了,就翻书看,如饥似渴地研究,太有趣了!

年7月,万翔的第一把古琴开始髹漆,当年10月制作完成。

髹漆是万翔在斫琴时遇到的最大难题。生漆具有高度致敏性,接触之后,皮肤会长漆疮,刺痛难耐、潮红瘙痒,让万翔吃了不少苦头,“晚上睡不着觉,全身浮肿,整个眼睛肿得像灯笼,太难受了!”

即便如此,万翔却说,他收获了“大快乐”。

楚地斫琴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翔:

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在苦苦追寻的时候,需要忍受一些东西,这是一种考验,折磨完了以后,收获的那种“大快乐”,那是无法想象的。丰富的人生一定是曲曲折折的,才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现在,万翔有5名斫琴弟子和名古琴演奏弟子。在更多“万翔”们的努力下,古琴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据中国琴会数据统计,古琴演奏者每年大约增长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