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就是林妹妹黛

来源:古琴 时间:2024/10/31

近日,荣宝斋文化发展邀请梅庵派古琴大师周通生先生于荣宝斋大厦举办了一期内容丰富生动的古琴体验课程。不仅现场弹奏了古琴天籁之音,让报名到场的琴友大饱了耳福;而且还讲解了有关古琴的基础知识,并手口相授的带领大家实操了古琴入门曲目,着实令参与体验课的诸琴友受益匪浅。

01:10

周通生先生向大家介绍道,古琴作为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古老乐器,历来被文人雅士所青睐,有着“国乐之父”和“圣人之器”的美誉。弹奏古琴在古时被尊为一件雅事,并非单纯的逸致闲情,是文人儒士对琴所产生的一种崇敬与感悟。

弹奏古琴讲求人与琴之气韵合度为一,即所谓“人为体,琴为用”,方为佳境。于是古人又将弹奏古琴升华为了通融天地之灵的一种仪式,演化出了颇多繁复的清规戒律。譬如弹奏于雅室高堂需焚香静室,沐浴更衣;于大自然中则需选择清爽怡人之地,天高气淡之时,清风朗月之夜。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古人弹奏古琴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境界。在古时,弹奏古琴素有“五不弹”、“十四不弹”和“十四宜弹”之说,以“五不弹”为例,即所谓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古人对于弹奏古琴章法约束之甚可见一斑。

古琴的造型十分优美,且有着颇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列子式、连珠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霹雳式等等。单纯从名字上便可体会到东方独有的文化神韵。而琴的各部分部件的命名也表露出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如琴头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位于琴底的两个音槽,分别谓之“龙池”、“凤沼”。上山下泽,龙凤相仪,象征着天地万象。岳山上穿系琴弦之硬木称为“承露”,其下为调弦的部件称为“琴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七根琴弦上起承露,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古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的命名象征着儒家的礼乐思想。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看,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而弹奏古琴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古琴的琴谱了。古琴记谱所采用的是减字谱记谱法,相传为唐代曹柔所创。减字记谱法是在上古传统文字谱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即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最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部分拼为一个“字”。字谱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来识读,上半部分表左手,下半部分表右手,还分别表示左右手指法和徽位。减字记谱法直观、易学,但对于没有接触过古琴谱的人而言,初看便一脸茫然,如坠五里雾中了。

正如《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宝玉请教黛玉抚琴之学时的情景,宝玉“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象芍字,有的象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宝玉此处所见的“天书”实际就是古琴的减字谱了。

减字谱的谱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合而成。右手基本指法有八种,俗称“四指八法”,即大拇指的尸(劈)、乇(托),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剔(易),无名指的丁(打)、倽(摘)。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减字法是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周通生先生讲解到,学习古琴需要持之以恒。作为修身养性的一门乐器演奏,如果想达到专业演奏级别,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是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辛苦努力的。但作为业余爱好者,自娱自乐,感受古琴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之韵味,弹奏简单的曲目并不难以做到,通常几个月时间的努力即可入门。若是喜欢和想体验古琴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妨一试。

(以上内容属于“荣宝斋文化发展”的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