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十二操”?
古琴曲中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之说:五曲:一为鹿鸣、二为伐檀、三为驺虞、四为鹊巢、五为白驹。以上名称均为《诗经》中的篇名。九引分别是:烈女引、伯妃引、贞女引、思归引、霹雳引、走马引、箜篌引、琴引、楚引。十二操则是: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越裳操、拘幽操、岐山操、履霜操、朝飞操、别鹤操、残形操、水仙操和襄陵操。这些琴曲大多历史久远,也鲜为人们所听闻,但他们恰恰是古琴文化历史悠久的绝佳佐证,是古琴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2.孔子与“十二操”有什么关系?众所周知,孔子这一生,都在提倡“礼乐教化”,而孔子本身也是一位琴人,孔子学琴的典故,更是广为流传。在“十二操”中,有几首与孔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小编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琴曲,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便会知道孔子与这些琴曲的关系:《将归操》《将归操》是孔子所作的琴曲。赵简子以玉器和束帛为礼物,聘请孔子去做官。孔子前往就任,还未到达(赵国),在渡狄水时,听到了赵简子杀害贤德的大夫窦鸣犊的消息。孔子叹息道:“赵国之所以治理得好,这是鸣犊的功绩。(赵国)杀害鸣犊而聘请我,我孔子为什么要去?焚烧了树林打猎,麒麟就不会来;倾覆鸟巢毁坏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鸟兽都厌恶那些伤害其同类的事,何况君子呢?”于是孔子拿过琴来,一边弹奏,一边唱道:“还是在卫国自由自在地遨游,回到我的故乡去吧。按我自己的意思行事,这才令人有许多快乐。”《猗兰操》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龟山操》鲁国国君耽于享乐,闭门不朝,任由权臣季氏擅政,鲁国政治混乱。孔子多次进谏,不被采纳,为国事日夜忧虑。孔子登上龟山,眺望鲁国大地,感到龟山遮蔽鲁国,正如季氏专政,操控了鲁国政治,故而写下了《龟山操》:“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想眺望鲁国啊,可龟山遮掩着它,我无法望到;我想把龟山搬走,可手里连把斧柄也没有,能把龟山怎么样呢!孔子一生栉风沐雨,颠沛流离,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世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至死不渝。相信大家看完本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