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开无田
西汉王朝的名将数不胜数,如开国元勋韩信、将门虎子周亚夫、皇亲将军卫青、霍去病,难封侯的飞将军李广,还有说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当然也有铮铮铁骨的文人,如持节十九年的苏武,不畏权贵的史学家司马迁。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汉朝最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司马迁列入将相王侯的列传里。
司马相如出生在公元前年,去世于公元前年,活了六十多岁。可能在我们看来,司马相如去世时的年纪不算太大,可是古代人医疗水平和饮食条件不比今天,不像疫苗护体的我们身强体壮,平均年龄能达到七十二岁左右,只要你不得绝症或者没有车祸之类的灾祸,你就能健健康康活到古稀之年。
离我们两千多年的汉朝,一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时代,司马相如的寿命简直逆天了,拿我们现在看百岁老人那样惊奇的目光,就是汉朝人看待司马相如的眼光。历史上长寿的皇帝少的可怜,七十岁的汉武帝算一个,八十多岁的南朝梁武帝萧衍也算一个,再有就是八十岁的南宋高宗赵构,和临近古稀的康熙帝、耄耋之年的乾隆帝。
古代的皇帝锦衣玉食、山珍海味肯定不缺,宫里还有数不胜数的中医名医,即使按照当时古代最高的饮食水平和医疗水平来看,能活到五十岁的就算高龄了。当然皇帝嘛,整天害怕别人夺皇位、抢社稷,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担惊受怕地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再赶上个吃喝玩乐的昏君,天天就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免不了臣下作乱、百姓起义、敌国入侵。
以上都有例子,比如南朝宋少帝刘义符,因为耽于政事遭到大臣谢晦等人的谋害。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平民起义最著名的是瓦岗寨起义、洛阳刺史王世充作乱、军阀窦建德、杜伏威割据一方,自己还在江都被部下刺杀。北宋徽宗赵佶整天只想着寄情山水、寻觅佳人,结果落得金兵南下,掳去做俘虏的下场。
汉朝著名作家司马相如,一手好长赋,名动长安城,用这十个字形容司马相如的名气一点也不为过。司马相如出生地尚有争议,主流观点是四川成都,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成都,最可能养出浪漫、多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的家境很好,故而能够结交达官贵人做朋友,年少时的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许多小伙伴都喜欢和他一起玩。
司马相如在文翁石室里笃学成才,文翁石室是四川最有名的学校,名字来源于当地的蜀郡太守,四川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青年时期的司马相如最喜欢儒家经书和先秦文学,尤其是作文写赋更是不在话下。汉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可以给朝廷交纳一定钱财的家庭,可以把一个孩子送到皇帝身边做侍从郎官,相当于出行的仪仗队。
因为司马相如的家境殷实,他的父母便在他毕业前就给他谋了一分好差事,二十多岁的司马相如阔别生活多年的家乡,和同伴杨得意踏上去长安城的路。
司马相如怀有一个文学梦想,即使因为身材高大、长相英俊,司马相如成为了汉景帝的近身侍卫,没能实现一腔抱负的司马相如依旧怏怏不乐。皇家侍卫的确是体面的工作,然而没能人尽所用的司马相如就像电视剧里的富二代那样,对着家人大喊着“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说归说,闹归闹,别拿司马相如开玩笑,懂事的司马相如知道家里人花了大把钱才搞到这样的工作,他肯定不能灰溜溜地卷铺盖回家,只好硬着头皮每天像花瓶一样沿宫巡逻。
天无绝人之路,情绪低落的司马相如遇到了自己的知己,这个人就是汉文帝的儿子,也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弟弟梁王刘武。梁王有个爱好,就是广纳天下名士做门客,他的封国梁国在那时俨然是全天下的文学艺术交流协会,大文豪严忌、枚乘都是刘武的座上宾。
司马相如加入了这个的文学大家庭,一方面讨教一方面学习,总之他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坎坷的怀才不遇。也就是这几年里,天资聪慧的司马相如文学水平一路飙升,很快就创作出《子虚赋》、《美人赋》等颇具道家风采的佳作。
公元前年,知己兼恩人的刘武病逝,司马相如失去了开心又体面的工作,身边的良师益友因为没有了依靠,纷纷各奔东西。不想再去做皇家侍卫的司马相如回到家里,不知什么原因,家境早已衰落,司马相如过了一段寒酸的苦日子。
万般无奈之下,司马相如去找了当年的儿时玩伴王吉,已经升为县令的王吉对司马相如是优待有加,席间不停打听长安的趣事,回忆一些早年读书经历,让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得到了些许安慰。
就在这里,司马相如遇到了一生的爱人卓文君,本县首富卓王孙的女儿。由于王吉和司马相如的特殊关系,只邀请地方官员和名望大族的卓王孙,连粗布麻衣的司马相如也一并邀请过来。热闹的宴会上,司马相如用古琴弹奏了一曲短曲,却发现竹帘后面有个妙龄女子在津津有味地听琴。
朋友易得,知己难寻,司马相如又趁着酒意弹了一曲《凤求凰》,向那位女子表达了爱慕之情。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女子正是卓王孙的千金小姐,且已经守寡多年,司马相如回去后夜不能寐。终于他按捺不住相思之情,买通卓文君的仆人向她传达一封求爱信,自知父亲肯定不会同意的卓文君,也深深仰慕着这位才思敏捷的司马公子。
月黑风高的夜里,两人为情私奔,一个是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一个是不知柴米油盐的文学才子,两个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为了让父亲接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故意开了一家小酒店,平日不见人的卓文君也亲自卖酒,这个消息着实惊动了好面子的卓王孙。迫于无奈,卓王孙承认了两人的婚姻,并送去了百万家财,夫妻二人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概是老天看不下去才子司马相如做一个啃老族,很快司马相如就又遇到了一个知己,一篇《子虚赋》让汉武帝兴奋不已。
那种兴奋程度像极了当年看到韩非子的《孤愤》拍案叫绝的秦始皇,喜好法学的秦始皇情不自禁地说“如见到此人,吾死而无憾”。爱好文学歌赋的汉武帝则是长叹自己不能和作者生活在同一时代,巧合的是汉武帝身边正是司马相如的玩伴杨得意。杨得意向汉武帝表明作者正是自己的玩伴,大概是想趁机获宠,或者想为司马相如做点什么,杨得意的话的确起到了作用。
汉武帝特召远在巴蜀地区的司马相如觐见,等到司马相如来到长安城后,汉武帝不吝赞扬之词。司马相如同样兴奋不已,他诚惶诚恐地解释《子虚赋》是为诸侯创作的,自己可以为汉武帝写一篇天子的。
欣喜若狂的汉武帝当即连问是真的吗,司马相如点头应允,随后回家即兴创作,结合今天看到汉武帝的喜悦心情,洋洋洒洒地来了一篇《上林赋》。
汉武帝读完后心花怒放,并且将这篇长赋分发给文武百官,自此司马相如就留在了长安城,主要工作就是为汉武帝写些歌功颂德的好文章。司马相如的名气经过汉武帝的宣传,响彻整个大汉王朝,连废皇后陈阿娇都派人给司马相如送去千两黄金,只为能够作一篇叙述深宫幽怨的长赋,好使绝情的汉武帝回心转意,想起当年“金屋藏娇”的誓言。
可惜的是,纵使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读之令人动容,才思让人赞叹,依旧挽回不了汉武帝那颗坚定的心。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