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古琴知识古琴和古筝的区别

来源:古琴 时间:2022/7/5
新媒体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4.html

月明庭静处,风微落紫薇

形成年代与名称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体积

古琴更小方便携带,而筝要比琴大很多;比如长度:古琴一般长为1.2米,而古筝的规格一般为1.63米。

琴最初为五弦,出土的战国古琴实物已有七弦、十弦,在汉代后定型为7根弦,中间没有琴码,一直延用至今。而筝在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

音色特点

古琴的音色沉静、古朴、幽远,音量比筝小,曲目大多较为舒缓。古琴是弹给自己和知己听的,而不是用来表演的。

而筝的音色明亮华丽,音量较大,音色特点是高亢、洪亮、激越,汉代刘熙《释名》:“施弦高,急,筝筝然也”,筝曲中速度快的曲目比较多。

历史传承

古琴有大量真正的古曲(比如: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潇湘水云、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以古琴专用“减字谱”形式印制的琴谱多达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尚有六百余首。

而筝的古谱较少,多以工尺谱形式记载,大多数筝的曲目是现、当代音乐家根据琴、琵琶的古曲名目和曲调、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移植创作,比如著名筝曲《渔舟唱晚》创作于民国时期。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唐琴就有近二十张,有的唐代古琴还能用于实际演奏。而筝的古代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这是由于古琴面板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复杂,因此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

而筝的面板薄,没有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所以筝基本没有能够用于演奏的传世古代实物。

学习难度

琴与筝的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五、六级的中等水平,在技巧上筝明显要比琴难学得多,而琴在技巧上要好学一些。五级以上的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比较难练。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意境上琴与筝要想弹得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文化内涵

古琴堪称世界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唐诗宋词中几十首直接与琴相关,古琴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封神演义》、《西厢记》以及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中明确描述古琴(林黛玉抚琴、诸葛亮抚琴),很多词语、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而不是其它乐器: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知音”(春秋时琴师伯牙与钟子期)、“得心应手”(《列子》师文弹琴),“甲骨文的“乐”字就是一个琴的象形。

琴在历史上是修身养性、体现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乐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于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他虚心认真学琴故事,成为后代的美谈和榜样。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相传孔子曾自作琴曲《幽兰》。古琴经典样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而古筝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筝的器形与古乐器瑟很有渊源,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对筝的描写,由于很多筝曲直接从古典作品中移植创作,因而也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禅境

禅素

禅器

禅画

禅艺

禅修

禅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