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表达内心世界时,是先有直率表达,后有理性表达。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诗、“舞”、“乐”都反映了这个逻辑关系。
内心世界的反映是通过一定的情绪来表达的。“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有更为细致的阐述。
他说:“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节,则禽兽跳矣。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
悲则哀,哀则愤,愤则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
故钟鼓管箫,干戚羽旄,所以饰喜也;衰经苴杖,哭踊有节,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钺,所以饰怒也。必有其质,乃为之文。
(《淮南子·本经训》)这段文字充分表达了情为心动,形为情动,用歌舞表现思想感情的心路历程。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曾说:“是故哀、乐、喜、怒、敬、爱六者,随物感动,播于形气,叶律吕、谐五声。舞也者,咏歌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动其容,象其事,而谓之为乐。
”(《通典·乐序》)而“声”、“歌”、“舞”、“乐”、“音”等,正好也是能够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载体和手段。把“音”注人生命的情感,更能通过声音来表现生命的律动。
艺术是由多元素组合而成。艺术感染力也正是因为它的多元素而形成的,所以,各种艺术元素往往既可独立门户,也可组合一起,形成更大的震憾。
“琴瑟交挥,左篪右笙,钟鼓俱振.箫管齐鸣。然后姣人乃被文毅之华褂,振轻绮之飘飘。
戴金摇之熠耀,扬翠羽之双翅,挥流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长裾随风,悲歌人云。矫捷捷若飞,蹈虚远跖,凌跃超骧,蛇蝉挥霍。
翔尔红翥,澉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飞声激尘,依违厉响。才捷若神,形难为象”曹植《七启》)曹植用非常优美的文字生动描述了音乐、舞蹈浑然天成的艺术创作过程,正是多种艺术元素组合后进行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歌”、“乐”、“舞”三种艺术元素组合在一起,由单一的表现人类欢乐、喜庆或悲伤的心情,到发展为表现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一定的故事情节,使这种组合不断升级,最后,产生了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
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的多种艺术元素合成之前,总会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汉代就把律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声音,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降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八音:土日埙,匏日笙,皮日鼓,竹日管,丝日弦,石日磬,金日钟,木日一。
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汉书·律历志》)在艺术的大汇合之前,肯定是各艺术门类的小汇合。
为了表达更加宏大的情景,音乐在不断拓宽音域,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古琴在不断探索中固定在七弦上,并形成了稳定的艺术形制。
古琴在音乐领域,或者在艺术领域,所表现出的“独尊”地位是其深蕴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所决定的。所谓“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新论·琴道篇》)。
“天子八佾,诸侯四佾,所以别尊卑。乐者阳也,故以阴数,法八风,六律,四时也。
八风、六律者,天气也,助天地成万物者也,亦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故《春秋·公羊传》日:‘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诗》传日:‘大夫士琴瑟御。
八佾者何谓也?佾者,列也,以八人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诸公,谓三公,二王后,大夫、士,北面之臣,非专事子民者也,故但琴瑟而已。
’”(《白虎通·礼乐》)什么是天子之音,“八佾”是什么?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个庞大规模的乐队,有六十四人之多,相当于现在的大型乐队,自然所演奏的效果,也就非同一般了。艺术产生于劳动生活,又进入宫廷,再经过不断地提高,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艺术形式,古琴正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完善走到显赫位置的。
艺术产生于劳动生活,又进入宫廷,再经过不断地提高,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艺术形式,古琴正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完善走到显赫位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