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徐杰
7月23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启动“广场经典诵读”大型公益活动,与市民再次相约广场、捧读经典。连日来,报名的市民络绎不绝,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衷,映衬出了岛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8月10日,首场诵读活动在“国学剧场”——李沧区和而剧场举行,几十组选手依次登台。当天的参赛节目中,既有古琴演奏《梅花三弄》、水袖汉服的《采薇舞》,又有琴歌《关山月》、歌伴舞《游子吟》……一个个经典的作品经过演绎,让现场观众重温国风诗韵,感受到与当下流行结合的国学经典。
抚古琴诵经典,“关山月”下诉思念
10日一大早,在首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现场——和而剧场已经热闹了起来,参加活动的选手和市民络绎不绝赶来,开始了诵读和演绎经典前的准备工作。为了方便选手们演绎古风雅韵,现场专门辟出了换衣区,不一会的工夫,选手们就换上了汉学服、舞蹈水袖服、民国学生装等风格多样的表演服装。记者发现,现场还摆放着多台古琴,琴台上一株小绿植更是为现场增添了古典意味。在这样的环境里诵读经典,选手们也十分欣喜,而且现场一直有身着汉服的琴师弹奏古曲,就连活泼调皮的小选手们也被琴声吸引住,乖乖坐在座位上欣赏。
首先登台的是古琴演奏《梅花三弄》,带来这个表演的是青岛诗词学会会员、青岛吟诵社社员宁泽琛,他是一名语文教师,也是文人传统古琴艺术的承人。“通过抒写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性等特征,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宁老师说,元代王冕有诗赞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古琴演奏结束后,选手朱洁和她的几位姐妹带来了《采薇舞》,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小团队,水袖飘扬、动作优雅,博得现场热烈掌声。
记者发现,在首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中,古风雅韵与现代流行有了完美的结合,大部分的诵读节目都用艺术形式进行了演绎。比如,市南区老年大学诵读班的郑杰和他的同学们,一边走秀一边诵读《我在青岛等你》,感情丰富浓郁;而15名幼小衔接班的小朋友,身穿汉学服、带着汉学帽手拉手走上舞台吟唱《关山月》,给他们伴奏的是同样也是古琴演奏,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吟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让大家沉浸在了孩子们的表演中。
流行与经典结合,送出国学盛宴
选手郭美芹和姜晓清登台诵读《再别康桥》,两位好朋友穿着民国旗袍、扎着麻花辫,民国风十足。而由韩延昭、李浩瑷、强峻惠三人带来的古琴演奏《流水》也在比赛现场觅得了众多知音。三人身穿汉服,抚琴动作优雅,琴声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一曲弹毕,掌声四起。
在当天的诵读活动中,共有30多个精彩的节目上演,当阳光照射过舞台上方的玻璃,斑驳的阳光也成了此次国学经典演绎的陪衬。下半场登台的节目中,既有傣族舞《月亮》、武术表演,又有歌伴舞《游子吟》、快板表演,选手们都找到了经典与流行结合的方式,给现场观众送出了一场当下流行与未来经典的完美结合的国学盛宴。
四年来,广场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本报与市民的一份美好约定,大家共聚广场、捧读经典的画面,是每年夏天岛城一道特别的文化风景线,并逐渐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有声名片。今年落地青岛的广场经典诵读活动,由本报联合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合作主办,快乐沙公益组织承办。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发起人赵炳启介绍,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把国学文化传播到学校、社区和企业,每年都会举办几十场国学传播活动,受益人群达到数万人,也带动了更多的人爱上国学、感悟国学、传播国学。
第二场经典诵读,月末不见不散
谈及对首场诵读活动的评价,评委和融称精彩的程度让她有些意外。和融是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的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慧源国学公益讲堂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首场诵读活动国学氛围浓郁,选手们都精心进行了准备,参赛的项目水准也很高,特别是选手们在服装、表演形式的与国学古典的结合也非常到位。根据今年广场经典诵读的活动计划,在本场活动结束后,评审团将根据成绩评选出入围决赛的部分选手,并对各组选手进行相应的指导,本月末计划进行第二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更多的精彩和感动将呈现到你的面前。
在低吟浅唱中感受经典文化带来的美好、温暖和感动,一起重温那些动人的文字,广场经典诵读,期盼每一个热爱国学、愿意分享的你。市民可拨打本报参与,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