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旋转楼梯上,“小天鹅”们踮着脚尖在乳白色的大理石上跳出齐整的舞步;杨浦滨江绿之丘的U型景观廊里,灯光明灭下现代舞舞者的力量感,通过镜头的作用更具冲击;中华艺术宫门前空地上,融合了书法、太极、阴阳、八卦等元素的舞蹈,在古琴朴实厚重的琴音里带你走进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今天下午,随着三组由“舞极限”特邀艺术家与上海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舞蹈影像作品在上海影城举行首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教育特别活动——“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图说:学生们在中华艺术宫门前起舞官方图
影像为媒,一览舞蹈中的上海故事
今日首映的三组舞蹈影像作品是《万物生长》《息息相通》《融而为一》,分别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外聘专家翁耀昇、D.Lab舞蹈工作室创始人段婧婷、旅沪乌克兰籍当代舞者紫烟三名特邀艺术家创编,特邀音乐总监周乐维、音乐设计郭啟超、合作编舞李欣蒙、陶思烨加盟制作。三部作品融汇芭蕾舞、现代舞、中国舞、街舞等各种舞蹈艺术风格,分别以“共生”“共通”“共融”为关键词,诠释了对人生、社会、世界的种种感悟与探索。
图说:三组舞蹈影像作品首映现场官方图
《万物生长》的关键词为“共生”,取景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标志性的大钟、极具历史韵味的旋转楼梯,以及可以看见东方明珠的天台。观众的视线随着镜头里的芭蕾舞步移动,俯瞰外滩全貌,回顾城市变迁。翁耀昇有感于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希望这支舞蹈视频能唤起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更深的情感联结。
《息息相通》表达“共通”关系。段婧婷试图用舞蹈让人们看见平行时空中的另一个自己。人,最终是要同自己和解,而在此之前,则是探知、碰撞、挣脱的不断循环。在杨浦滨江绿之丘里,水泥建筑被装上红白两色灯管,舞者游走在不同空间,仿佛在现实和幻境的边缘试探。律动感极强的电音节奏,让舞蹈充满力量,在镜头的运用下更富视觉冲击。
《融而为一》虽出自乌克兰舞者紫烟之手,却是三部作品中最具中国韵味的。古琴苍凉古朴的琴音飘荡在中华艺术宫前宽广空地上,孩子们梳着髻一身短打,舞步中有太极的影子,队形里蕴含八卦要义。在上海生活4年多的紫烟,带了多个学生,她特别喜欢中国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并将最喜欢的古代指南针——司南放在了视频最开头。
图说:影像作品拍摄现场官方图
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支持项目之一,“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由艺术节中心与上海学生舞蹈联盟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历时半年,集编创作品、教学培训、拍摄制作于一体,在线下和线上两端为本市青少年儿童提供了艺术教育的创新载体。今日活动现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为参与视频创制的艺术家们颁发了“艺术奉献”纪念牌。
防控疫情,线上拓展艺教空间
受疫情影响,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虽延期举办,但“舞极限”学生舞蹈实践活动却迎难而上。今年,“舞极限”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艺术家们通过录制系列教学视频课件的方式,让舞蹈教学课程“上云”,并由各校教师线上反馈教学成果,最终筛选出23所学校和单位的9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舞蹈影像作品的拍摄。
图说:艺术家舞蹈公开课现场官方图
除了“云课程”“云选拔“,为了让“舞极限”走近更多人,艺术节中心与短视频平台“快手”联名发起了“舞极限×天生就是舞者”舞蹈短视频挑战活动,吸引了全网受众的争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