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片段,林黛玉正在看琴谱,贾宝玉跑进来问,妹妹看的是什么天书。林黛玉一脸鄙夷的说,你还是个读书人,连减字谱都不识得。今天我们就讲讲这古琴的Wi-Fi密码——减字谱。没有学过古琴的人,乍一看,一定被这似字非字奇奇怪怪的天书唬住,止步于门外。但如果用一句话解释,其实减字谱不过也就是左手、右手、徽位、弦路的组合而已,再简单不过。为了让大家全面的了解减字谱,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谱的历史。古琴谱经历了文字谱阶段,文字谱、符号谱、减字谱并用阶段和单纯的减字谱阶段,以及减字谱为主、五线谱或简谱作为参考阶段。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徽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是唐人手抄卷,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是现存最古老的琴曲乐谱。后来又出现了符号谱,最典型的是隋代僧人冯智辩(约公元-年前后)的《手用指法仿佛》,包含有文字以及很多符号,有些符号类似印度梵文,也有一个八卦符号,有学者认为其中还包括了汉代的“声曲折”谱符。篇末还记有文字:大隋内道场僧冯智辩法师之所制也,不受师所,必可斟酌,非为指南,此本大贵,幸勿慢传。可见前人对于一套认为可以推广的指法符号和今人一样,都希望尽快推广,以便琴人。这套指法符号,传到日本得以保存下来。再往后就是更为简便更为广泛流传的减字谱,也就是我们今天依然沿用的古琴独有谱系。经历了盛唐初创、宋元沿袭、明代统一规范、全面完善和适度裁汰,到了清代就彻底固定了下来。
当然还有诸如公尺谱、简谱、五线谱等谱系,因为不是今天介绍的重点,就不再赘述!如果问最早的古琴谱是谁发明的,由于年代久远缺乏文字佐证,我不能给出明确的答复。根据《永乐琴书集成》一书中关于指法、释谱提供的一些线索介绍:制谱始于雍门周,张敷因有别谱,不行于后代。赵耶利出谱两帙,名参古今,寻者易知。先贤制作,意取周备,然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减字法,尤为易晓也。因此从这个文献的描述,我们知道琴谱的创制应该是和战国的琴师雍门周有一定关系,到了初唐时期的琴师赵耶利,在教县令的儿子弹琴时,又留下了两卷琴谱。到了盛唐时期,由一位天才式的琴家曹柔,删繁就简,利用左右上下的组合方式,创造出了一种沿用千年的古琴特有谱系,叫做减字谱。但历史上对于曹柔的介绍并不多,明代张右衮在《琴经》中对曹柔有一段描述:乃作减字法,字简而意尽,文约而音该。曹氏之功于是大矣。充分肯定了曹柔在古琴谱发展的过程中的贡献。
今天我们通用的减字谱,又叫指法谱或手势谱,根据近现代琴家顾梅羹和查阜西两位先生统计,古今指法名称有个,减字有个,有名称无减字的有个,有减字无名称的有34个,加起来共有个,减字就共有个。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如果回归到最基本的减字谱识别,我们这里以按音为例,下图这个减字,上半部分左边的夕阳的夕字,代表名指,是名的上半部分拆出来,意思是左手无名指按弦,右半部分的十代表无名指按在弦上第十个徽位处,下面的框框,是勾字去掉里面部分,代表中指向内勾弦,框框里的五代表在从外到里数第五根弦的位置用中指勾弦得音。简单表述就是名指十徽勾五弦。一目了然如此简单。随着大家逐渐深入,全面掌握了散音、按音、泛音、右手八法、左手大指、无名指按弦以及吟猱绰注之后,各种指法的减字都可以在刚才讲的这一框架之内加以丰富。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对于古琴减字谱的一些基本介绍,掌握了减字谱就如同掌握了无线Wi-Fi的密码一样,在古琴的世界里我们就变得畅通无阻了,再也不会因为看不懂减字谱而望而生畏止步于门外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