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没有话筒扩音器小蜜蜂的古代
咱们古人都是如何给古琴扩音的?
要知道,古琴音色较温润内敛,音量不算高
若是举办小型集会
要让众宾客都能听到琴音也是个有难度的技术活
还好小编会用大案牍术
(嘚瑟三秒钟)
来来来,小编不吝私藏,众且围观之
汉代时,我国已然出现了长条形全箱式古琴
至晋、唐时古琴已基本定型为面底板粘合为一体
底部有出音孔的全箱式狭长样式
由于古琴面板较厚又有漆胎
音色追求温润内收
故而音量相比很多乐器偏小
所以在古代
有条件的琴人会在室内或室外
增加一些辅助古琴扩音的设施来增强琴的音量比如有共鸣箱的琴桌
宋徽宗《听琴图》中的共鸣箱琴桌或用整块石头或者中空大砖制作成的琴台
明代高濂则所著的《遵生八笺》论琴篇中记载:
“弹琴,取古郭公砖……”
明末文震亨的《长物志》中也有类似记载:
“琴台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
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
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
那啥是“郭公砖”?
就是中空大砖
在古代是皇宫的铺路砖,上有花纹
有装饰和防滑的作用
穿着木屐走在上面会发出叮当的悦耳声
古人发现以此空心砖架琴
在抚琴时可产生共鸣
琴声悠扬,清音回荡,故以此作琴桌。
空心砖(郭公砖)琴台,其下为柏木龙纹装饰木架托
除了琴桌和琴台
还有一些琴人会在自家花园内设有“琴亭”
亭子的地底埋有一口或数口大缸
有的琴人则在弹琴的琴室或院子地底埋有大缸
以增加古琴的音量
文震亨在《长物志》“琴室”篇也有说
古代有人在平房中埋一口大缸的
缸里面悬挂铜钟,以此与琴声产生共鸣
但不如在阁楼的底层弹琴
阁楼上面有木板封闭,声音不会消散
阁楼下面空旷,声音就很清澈洪亮
这是在室内弹琴没错了,地底有没有缸就不知道了
在因陋就简的古代
咱们古人原生态扩音的智慧值得赞赏
当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拾音扩音设备也应运而生
琴人们也不再追求单纯的琴声与琴桌“共鸣”
大家更加重视琴声的纯净品质
有了这些现代智慧
古琴不再局限于三五小众的聚弹
大型的古琴视听盛宴惠及到了更多古琴爱好者
演奏会啥的再也不用担心观众吐槽了
欢迎热心的琴友继续后台找小编互动
小编本着尽心虚心的态度与您严谨着聊聊古琴
还等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