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我在传统文化面前,就是一滴水

来源:古琴 时间:2024/6/3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www.bdfyy999.com/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

  随意拿起一件乐器,甚至随身的水杯,或是一瓶拧开的矿泉水,方锦龙都能奏上一曲。如果什么也没有怎么办?他抬手,用手指弹起自己的脸颊,动人的乐声立即传了出来……这“绝技”看得记者目瞪口呆——不愧是B站最火的民乐“UP主”,年轻人口中的“武器大师”“行走的乐器库”!

  年的B站跨年晚会上,方锦龙与虚拟偶像洛天依合作《茉莉花》,点赞转发量爆棚;他与百人乐团的“神仙合奏”,11分钟全程高能的表演让国乐强势出圈。综艺节目中,他可以一口气演绎几十种乐器,网友热评他把中国民族乐器“玩得成精”。“国乐行者”方锦龙根据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五弦琵琶,成功复原了失传千年的“乐器之王”、并改良成符合当今审美的当代五弦琵琶;他以多元、创新的方式展现传统音乐的魅力,掀起现象级全民话题。

  作为南京国乐节重点演出,《武侠琴缘——李劭晟×方锦龙国风音乐会》将于6月10日和11日在江苏大剧院震撼登场,由方锦龙担纲独奏,南京民族乐团担任主奏乐队。演出前,记者对方锦龙进行了独家专访。

  “民乐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记者:您这次参加南京国乐节,带来的是《武侠琴缘——李劭晟×方锦龙国风音乐会》,跟别的演出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方锦龙:网友给我起了绰号叫“武器大师”,确实我的骨子里面就有一种侠义的情怀。我认为中国有着特别讲义气的传统,整个音乐会跟我本人也是特别契合的。比如著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我是和南京民族乐团的美女鼓手一起合作,那么鼓也是代表鼓舞士气、一鼓作气。而琵琶本身就是既能“武”又能“文”,它是具有王者风范的乐器——你看“琵”和“琶”是有4个“王”的乐器。这次既有展现古代战争场面的作品,同时还有现代的作品像《沧海一声笑》。而且这次我不但演奏,还演唱。

  大家都不知道20年前我还出过个人唱片吧。我当时把一些民歌进行新的演绎,国内国外各种风格进行融合,甚至把一些东北摇篮曲做成布鲁斯的感觉。实际上我是很早就开始在琢磨了,所以今天方锦龙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一直在做一些融贯中西的东西,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归到咱们的国乐。

  记者:在您的理解中,国乐跟民乐有区别吗?

  方锦龙:实际上是一回事,当然我觉得国乐更贴切。国乐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提法,在北魏时期就有。你看中国有国学、国画,那民族音乐就应该是国乐。国乐这个名称更能体现中国的博大、辉煌,民乐也很好,民乐意味着与民同乐。

  记者:是什么让您觉得一定要坚持做国乐?

  方锦龙:二三十年前剧场里面的演出,交响乐、钢琴、弦乐四重奏、各种流行乐……大多都是这些。我当时就想,我们的民族音乐去哪了?我就觉得,一定要证明咱们自己行。所以我经常讲,民乐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做出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民乐要与民同乐,怎么样让民乐去“接地气”?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这是民族文化的召唤,我觉得很有意义。

  “永远保持好奇心,‘杂’和‘专’不矛盾”

  记者:您会上百种乐器,都是因为自己感兴趣才学的吗?

  方锦龙: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喜欢研究为什么这个乐器是这样发声的,就像我们拿一个杯子,你看这就是一个水杯,里面还有水,那么它怎么发声呢?我来吹一下。没有乐器的时候,我的身体就是乐器,拍打脸颊就可以发声,用身边一草一木都可以发声。

  记者: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学乐器,您是一个杂家,但是很多孩子可能只能学一件乐器,对“杂”和“专”的选择您怎么看?

  方锦龙: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给孩子陶冶情操的。可能很多父母都这么说的,“我这孩子一瓶子醋不满,半瓶子醋晃荡”,但我觉得,不要管他们,半瓶红醋、半瓶白醋、半瓶甜醋,很多个半瓶子加起来肯定比一瓶子多。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他可能今天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明天想弹钢琴,后天又想去玩玩古筝,再接着看到西方的萨克斯也想玩。甚至过几天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了,开始画画、写毛笔字,或者游泳、蹦极、攀岩……这都没有关系。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是不一样的,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再加以引导。你想,如果让你每天就吃一种菜,营养能全面吗?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专家一定是杂家,大杂家才能成为大专家,小杂家就变成小专家。举个例子,大诗人白居易,他对琵琶的研究,是演奏家级别的。从他的诗里面就可以看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连怎么调弦都告诉你了。如果他不是杂家,他怎么能把《琵琶行》写好。所以我认为,未来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一定是多元的,“杂”和“专”是不矛盾的。

  我到现在,还是有好奇心。对于“大师”的称谓,我认为不重要,“大师”是留给后人评说的。我在传统文化面前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如果放在这儿,空调一吹、太阳一晒,很快就干了,只有融进传统的文化海洋,才不会干枯。就像你学会很多乐器,诗、棋、书、画要不要学?肯定要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民乐发展应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记者:当您的视频第一次在B站火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方锦龙:我还挺平静的,因为我觉得民乐的时代应该到来了。我觉得我的火并不是方锦龙的火,而是这个时代造就的,坚定文化自信,涌现了国潮热、国风热,刚好我又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就瞬间点燃了。

  记者:火爆出圈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多年轻人喜欢你,但是可能也会有不少的争议,不知道您怎么消解这种争议?

  方锦龙:我觉得很正常,因为我在没有出圈的时候,已经出了40多张唱片,那时没有这么多人   记者:作为民乐传播的“先行者”,您对民乐未来的发展还有什么期待吗?

  方锦龙:这些年我是两条腿走路,一手走现代,一手挖掘传统的精华。现在大家光看到我时尚的、二次元的一面,接下来可能看到更多传统的东西。就像南京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于东波,近年来一直在推广贾湖骨龠(yu),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创举,把一些传统的东西重新包装,让更多人去接受。

  我的理念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我觉得这是未来民乐发展的方向。就像苹果梨,产生了另一种味道,很多人爱上了这个味道,但是苹果还在,梨也在,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和南京有着30年多的缘分,期待南京国乐节不断延伸”

  记者:您的演出邀约特别多,选择参加南京国乐节,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方锦龙:我跟南京民族乐团的缘分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了,老团长裴德义是南京非常有名的打击乐演奏家,严格来说我还是他的学生。当年我介绍了非常有名的作曲家肖江先生,给南京民族乐团写了大量的作品。大家知道我们做中国音乐,特别讲“情”,有这一番情,所以我把别的邀约都推掉,毫不犹豫地就来了。

  记者:您觉得举办国乐节这样的音乐盛会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

  方锦龙:太有意义了!南京出了大量的国乐大师,我们的琵琶大师程午嘉、古琴大师刘少椿、二胡大师闵惠芬……还有非常有名的《战马奔腾》的作者陈耀星等。南京在国乐方面的传承是非常有渊源的,我个人认为,南京未来通过国乐节的不断延伸,可以打造“国乐之都”,去和全世界的“音乐之都”对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51.html